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
涵养真诚团结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要善于团结协作”,同时还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团结”。总书记如此重视领导班子团结,是因为它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此强调在团结问题上领导干部要带头,是因为领导班子团结需要它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由此可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涵养真诚团结的政治生态。 坚持事业至上。如果领导干部事业心不强,整天不是忙工作,而是忙搞关系,忙个人利益,领导班子就失去了团结统一的基础,班子成员必然貌合神离,甚至因彼此间个人利益的冲突而使大家难以共事。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共同的事业追求是班子团结的基础。强化“四个意识”,用新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时期党对各级领导班子的最高政治要求,是广大党员包括每个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的事业,也是凝聚民心的巨大“磁石”。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历史责任感,站在国家和民族前途的高度思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工作成绩和领导政绩的根本标准。做到了这一点,班子决策就有良好的思想和政治基础,对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就容易形成共识,一些容易影响班子团结的个人因素就会在为事业共同奋斗中不断冲淡或化解,进而使班子成员之间的感情不断得到净化和增强。 正确把握权力。造成一些领导班子闹不团结,成员之间争权与越权是很重要的因素。每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是班子团结的关键。作为领导干部,既要看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又要看到权力只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工具。从而,自觉看轻权力而看重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严格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办事,既不争权,尊重别人手中的权力;也不越权,正确地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要达此目的,就要始终明确权力主体,知道“为何当领导,掌权为了谁”,强化公仆意识,如此就不会出现权力错位;就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知道“为何而奋斗,奋斗为什么”,端正人生方向,如此就不会出现权力越轨;就要始终牢记廉洁从政,知道“权力姓什么,只能为谁用”,善于规范用权,如此就不会出现权力滥用;就要始终保持奉献情怀,知道“领导怎么领,如何才是导”,常怀公仆之心,如此就不会出现权力更姓;就要始终自觉接受监督,知道“权为民所授,用权受监督”,秉持阳光用权,如此就不会出现权力质变。 辩证看待职位。人都有追求进步之心,领导干部想在职位上不断迈上新台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必须要靠能力去进步。一个人能力有多高,他就能走多远。必须靠政绩去进步。每个领导干部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政绩,且政绩经得起群众评议、组织认可、历史检验。必须靠品德去进步。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良好的人品官德,能力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可以越做越好。这样的成长进步,群众信服、他人佩服、组织放心。但是,少数领导干部的仕途观却不够端正,成为领导班子不团结的重要因素。在有的班子中,往往是同类同职级干部之间最易在团结上出问题。有的甚至搞小动作,互相拆台,贬低对方。还有的因为职务没有提升上去而埋怨组织,怨恨他人,无端制造矛盾。这种现象虽属个别,但反映出一些同志对职位看得过重,官欲太强,心胸狭窄,缺乏品德修养。如何对待进退去留,对领导干部来说非常重要。最根本的是要确立正确的仕途观,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同时,要多搞纵向比,少搞横向比,多同多数人比,不同个别“拔尖”人比,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官无所求、业有所创。 真诚对待同志。真诚对待同志,关键是要处理好讲原则与讲友谊的关系,坚持二者有机统一。要有互相帮助的意识。在一个班子里,由于阅历不同,各成员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难免有差异,这是符合辩证法的。“物之不齐,世之情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本来就是长短不齐的。班子成员也是这样,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唯有互相帮助,优势互补,才能携手并肩共同进步。要有虚怀若谷的心胸。“天容万物,海纳百川”,大家既然在一个班子里共事,就要有容人之量,不能斤斤计较。同志之间发现了缺点错误要及时直言相告,直言相劝,直言批评。这既是讲原则的表现,也是更高层次的讲友谊。对别人的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顺耳的就听,不顺耳的就烦躁。受到了委屈和不公正待遇,要朝前看,不能总记老帐。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与人为善是一种胸襟、一种境界、一种水平。作为领导干部,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境界和水平。有了这一条,即使你说了一些过头的话,做了一些过头的事,他人也都能够理解。总之,在一个班子里共事,只要班子成员之间多接触、多商量、多支持、多谅解、多提醒,就不容易发生不团结的问题,即使发生了也容易解决。 清醒认知功过。只要干工作,就会有功过得失。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功过得失,是对一个班子团结的考验。往往有一种现象,当一项工作取得重大成绩时,有的班子成员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当一些工作出了重大问题和失误时,有的只强调别人应负的责任,却千方百计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这种推过揽功现象,必然造成互相埋怨,离心离德,削弱聚合力。人心一杆秤,功过自分明。一个人有过推不掉,推掉还是过,无功争不来,争来也无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克服私心杂念,坚持辩证思想的方法,在成绩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多想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多想班子集体的作用,多想同志们的帮助,多想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不能把帐记错了。在失误面前要勇于负责,多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共产党人应有的高风亮节和担当精神。 实践还反复证明,领导班子成员一旦发生不团结的问题,纠正起来就相当的难,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这就是说,涵养领导班子真诚团结的政治生态,还要特别注意在团结的时候讲团结、抓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的局面。
 2017-10-17   3562
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日历再次翻到7月1日这一天,我们迎来了党的96岁诞辰。此时此刻,放眼中国大地,8900多万党员在“两学一做”中接受思想的洗礼,千百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鲜艳的党旗下,更多新党员庄严宣誓,为党的队伍注入年轻血液。一个即将走过百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武夷山下,“樵夫”廖俊波身先士卒、背石上山,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黔北高原,村支书黄大发“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用36年凿出遵义的“红旗渠”。学术领域,海归教授黄大年燃亮科技报国的长明灯,创造多项“中国第一”……改革创新最前沿,脱贫攻坚战场上,抗灾抢险第一线,都有共产党员的坚定身影。党的生日里,我们重温众多杰出共产党员的动人事迹,心中充满自豪和感动。96年风雨历程,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共产党人,将现代文明播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把复兴的图景展现在这个伟大民族的未来。这支无比坚强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砥柱国家的核心力量。 再过几个月,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回望十八大以来不平凡的5年,中国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是历史性的。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动力平稳转换,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十几亿人民的方向感、获得感、公平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焕发无尽活力。崭新发展局面的背后,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有力指引,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运筹帷幄率先垂范,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铁腕行动。以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管党治党,极大地增强了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决心爱党兴党,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这是5年来所有成就当中最具深远意义的成就,也是5年来巨大变化的关键缘由。 行百里者半九十。什么时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锣打鼓、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发展进程看中国,治理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需要提质增效,生态环境需要修复改善,公平正义需要在更高层次实现,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文明进程看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对全球治理的严峻挑战,也是对中国的全新考验。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党的时代使命光荣艰巨,党员的历史责任义不容辞。 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离不开奋发有为的激情。接近目标的冲刺,既需要一鼓作气的干劲,也需要咬定青山的执着。党员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党的形象和状态。与前辈相比,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各方面条件优越了,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的劲头有没有减?利益关系更加复杂,触动既定格局的勇气还在不在?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为官不为”的情绪会不会悄然滋生?中国走到今天,多少未知领域等着我们去闯去试去探索,多少改革发展任务需要我们落实落实再落实。民族复兴的词典里,没有“容易”这个词,“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时刻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斗志,才能在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面前无所畏惧,才能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需要激发精神信仰的力量。党96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人生的战场上,事业的奋斗中,各种诱惑面前,我们最可依靠的力量不是别的,而是牢不可夺的精神信念。完善制度捆住治理者不该乱伸的手,简政放权向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刀,在众多两难问题的困扰中艰难寻路,在收入有限的岗位上为更多人提高收入尽心服务……靠什么让我们心态平和,是什么让我们无怨无悔?归根到底,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用我们的精神感染他人的精神,用我们的干净干事振奋起整个社会的精气神,我们的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 96年风云激荡,96年赶考不断。再过4年时间,我们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让我们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努力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2017-10-17   3409
领导干部要树立“四种”权力观
权力观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具体行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一旦发生扭曲,就容易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领导干部因为地位特殊,是否拥有正确的权力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领导干部要树立“公正用权”的权力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权力使用的根本标准。权力是公器,领导干部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这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公正用权的权力观,要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始终坚守道德阵地,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守住公与私的分界线,做到心底无私,秉公办事,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始终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 领导干部要树立“依法用权”的权力观。领导干部要坚守“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底线,自觉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用权;要自觉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处理好情与法、利与法、权与法的关系;要按照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分内职责,按照权力清单用权、按照法定界限用权。同时,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养成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习惯,自觉运用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领导干部要树立“为民用权”的权力观。“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办事,为群众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权力用到人民群众中去;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磨亮大公无私的公仆本色,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担当起正确行使权力的责任,真正让权力造福于民。 领导干部要树立“廉洁用权”的权力观。“权为民之福杖,廉乃官之仪表。”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用权,要心有戒尺,敬畏权力,真正做到政治立场不动摇、理想信念不淡化、是非面前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要时刻提醒自我,管住自己的欲望,严格约束个人行为,管好家人和身边人,防止被“围猎”,不让权力寻租有可乘之机。最后,要自觉接受监督,习惯于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切实推进权力运行规范化公开化,在阳光下用权。
 2017-10-17   3768
力戒浮躁顽疾
  “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的告诫,今天读来仍令人警醒。何谓浮躁?性情不定曰浮,性子急切曰躁。浮躁是一种不够理智的情绪,也是一种不够健康的心态,还是一种不够良好的精神面貌。党员、干部一旦染上此顽疾,症状表现主要有三:心态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总想一鸣惊人;学习上静不下心、安不下神,只想立竿见影;工作上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甚至热衷于投机钻营。   浮躁之所以成为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的顽疾,是因为受到三种“病毒”的侵蚀。一是贪慕权力。有的党员、干部出主意、做事情,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瞄着心仪的职位,一味考虑出“政绩”,为个人升迁添“筹码”。二是患得患失。有的党员、干部不缺抱负,但志大才疏,缺底气、少信心、无定力,经常患得患失,总怕被落下,总怕得不到。三是缺乏韧劲。有的党员、干部步入领导岗位后意志衰退,不愿蹲在基层搞调研,不再扑下身子抓落实,工作能躲就躲、能拖则拖,怠惰因循、敷衍塞责。   党员、干部染上浮躁顽疾,根源在于思想不正、党性不纯。力戒浮躁顽疾,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综观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一言以蔽之,就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自觉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绝不能陷入计较个人名利和地位的泥淖之中。《尚书·周官》记载:“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意思是说,用权力谋公利而不谋私利,百姓就会信任拥护。党员、干部如果把权力当作谋求私利的工具,千方百计为个人谋取利益,那就背离了权力姓“公”的属性,就一定会遭到人民群众唾弃。   身染浮躁顽疾,注定影响个人前途事业。党员、干部不能走“终南捷径”博取所谓的“政绩”,因为捷径常常是歧途,甚至会让人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欲速则不达是至理名言。实践也一再证明,急于求成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这是因为,工作成绩与事业成功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奋斗的过程。高楼大厦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参天大树是一尺一寸长起来的,这是客观规律使然。看到他人获得荣誉、得到提拔,难免会心生羡慕,这是人之常情,但更应看到他人成功背后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没有付出就想得到回报,或者刚刚付出就急于获得回报,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有害的。   “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的修身之道、言行之则、成功之方。“严”和“实”的炉火能冶炼真金,“松”与“虚”的泡沫则会断送前程。力戒浮躁顽疾,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时时、事事、处处“严”字当头、“实”处着力,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让为人民服务的“公车”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网
 2017-10-17   4044
以史为镜,促治党之严——从红旗渠精神看从严治党
20世纪60年代,为彻底解决千百年来的水荒灾难,林县30万干部群众矢志不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在太行山腰上挥斧抡锤,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10年艰难修渠的历程,诞生了红旗渠精神,使红旗渠精神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2011年,习近平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去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赴河南调研时专程参观了红旗渠,强调要发扬“红旗渠精神”。稍后,中纪委官网也专门刊文披露了当年修渠的一些细节:这项历时十年、投资近亿元的重大工程,不曾发现一起贪污和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甚至没有一起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事,连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其中有件小事内涵十分丰富:工程指挥部组织股股长彭士俊回忆,当时干部常年驻守工地,衣物无处存放,后来由财务部门作价,他买了个废弃的炸药箱当公用衣箱。为了“说得清楚”,他干脆把收据贴在箱子盖板上,谁打开箱子都能看到。  这张小小收据,堪称是红旗渠账目明晰、制度严密的一个缩影。它在细节中彰显出当时人们对纪律的自觉遵守,“遵纪”的背后则是共产党人对“本色”的坚持和守望。制度严密让干部“不能腐”,坚定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则让干部发自内心“不想腐”。敬畏制度既是他们捍卫理想的方式,也恰是来自理想的自然之举。在这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当年的林县干部要面对险恶的自然条件,也要面对误解、指责乃至丢官风险。但正是因为抱定了“定叫山河换新装”的理想,践行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他们终于通过了重重考验,没有让困难阻碍前行。 “红旗渠奇迹”发生于50年前,有人总愿意将其归因于那个“特殊的年代”。历史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坐标,但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全面从严治党”被列为治国方略的当下,“红旗渠精神”并不是尘封在历史中的回忆。从严治党,就是要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战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实现执政党的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这既要求“纪在法先”,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明确纪律的内涵,密切联系实际、求真务实,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也要求唤起党员的内心自觉,以担当精神、宗旨意识诠释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史为镜,促治党之严,这是“红旗渠精神”留给我们今天的最大财富。
 2017-10-17   4506
12 共18条 2页,到第 确定
Floating Image
加好友沟通

服务热线

166 0372 9066

(0372)688100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